2005年6月25日 星期六

6戴德生-屬靈的父

戴德生屬靈的父:

戴德生就在上海遇到賓威廉牧師,雖然他們的年紀有一段距離,但兩人卻非常投契,正如新約的宣教士保羅和提摩太一樣,他們是彼此為友,彼此同工。
不久,他們的兩條船就一起沿著由上海通往內陸其他各處的大小水道出發了。 戴德生從他的老朋友賓威廉身上獲益良多,而對方亦不恥下問。過了一段日子,這位蘇格蘭的傳教士不難看到,雖然戴德生比他年輕和缺乏經驗,但卻比他更能吸引聽眾。群眾甚至邀請戴德生登堂入室,而他卻要站在門外等候。那些愛鬧事的人總愛圍著賓威廉這個穿洋服的佈道者,而不想因聽道而受騷擾的一群,倒願意跟著他那沒有那麼惹人注目的年輕同伴。

“賓威廉開始穿上中國服裝,直到這刻他還是這樣穿著。戴德生早在幾個月前就這般打扮了,他發覺如此實在省卻了不少傳道時會遇到的麻煩,他決定仿效戴德生。 

“賓威廉是個有學養,為人開朗又風趣的人,且非常喜歡唱歌。他除了是戴德生屬靈的榜樣外,也是一位充滿生命力的夥伴和知己。他愛說故事,又樂意和他這位年輕的朋友分享多年來的經驗和智能。結果是,戴德生和賓威廉在一起的日子,所得的教導就和上大學一般無異,而且更為實用。

他們兩人都感到汕頭福音的需要。戴德生和賓威廉感到,是神呼召他他們往這個南方的大口岸去,因為那裡還沒有宣教士踏足過。他們彼此也未知道相方有相同的異象。“戴德生流著淚地告訴賓威廉神給我的帶領,他是怎樣抗拒,怎樣的不願意離開賓威廉,前往這個新的工場。賓先生聽著聽著,臉上只有驚異和喜悅之色,而無半點難過之情。賓威廉告訴他,在同一天晚上他也聽見神的呼召叫他往汕頭去,而他唯一的惋惜也是要和戴德生分手而已。”

他們二人就開此在汕頭傳福音,直至遇到另一個災劫, 神各自保守了他們的性命和引領, 才分開了一起傳道的日子。

(部份內容節錄自屬靈的秘訣)

 

5戴德生-入鄉隨俗

入鄉隨俗:

戴德生渴望跟隨主的腳蹤,與巴格爾醫生走遍各城各鄉一邊醫病, 一邊講福音。他覺得自己就像主在多個世紀以前所說的一樣︰“我要作那差我來者的工”;“我也必須在別城傳神國的福音” 。

他所到之處,總會引來一大群人圍觀,他們的西洋服飾。多次遇上一些極不友善的群眾,生命受到威脅。被官兵捉著,還準備置他們於死地。
後來巴格爾醫生要留在寧波設醫院, 但他深感有責任要把福音向內地其他地區傳開至未有福音聽之地。

他忽有一個想法, 不如入鄉隨俗, 住進船上. 因為他認為既然要服事中國人,就當穿上中國服裝,住在中國人當中。

戴德生知道這決定非同小可,穿上華服就等於要把前面的頭髮剃光,然後讓後面的頭髮留長,好編成長辮子。在此以前,從來就沒有宣教士或外國人會這樣穿戴。於是他訂製了一套中國衣裳, 拜訪一位中國理髮師,開始了他那從西到東的改變。

他在一八五五年八月廿八日寫給妹妹的一封信是那麼有趣︰
我請理髮師把我的頭髮剪掉,把其餘頭髮染黑。第二天早上,我自己編好辮子,又用粗絲把它加長至中國人一般的長度。

“第一次剃光頭是件痛苦的事,因為皮膚會生痱子,而每五、六個鐘頭染髮一次也於事無補,只會令頭癢加劇。當要梳理那其餘留長了的頭髮時痛苦才會達到高潮,不過,哪有不勞而獲的事呢?就是因為要受苦,這才顯得那條辮子是那麼寶貴。 但是當我終于自己編成這條辮子時,我的快樂和滿足是可想而知的。

“褲子的腰圍比實際寬兩尺,就像一條特大號的燈籠褲,巴格爾醫生還戲言那褲管足可以儲備兩星期的食物呢。袖子的長度比手指尖還足足多出十二至十五寸。

我想既然要學足中國人的穿戴,理當亦應進去試一試,否則我以後或許不會有走進去的衝動了。 為此我要極力忍受那理髮師不斷揮得我的頭怪癢的,然後又在我的肩膀、背部槌打一番﹗還未做完這些步驟,我的背部多處已是痛苦難當。到了第二次,我的接受能力好多了,我希望不久的將來就可以自我讚賞一番,因為我終於可以接受這位理髮師的手藝了。

入鄉隨俗會為我們帶來相當程度的不便, 就如放棄一些慣常的飲食習慣等。但假若我們思想到主是如何離開天上的寶座,降生在馬槽裡;這位充滿一切,無所不在的神竟要成為一位裡在繈褓中的小嬰兒;這位神的愛子竟要被人藐視、受人唾棄,這位受天上眾天軍不停敬拜的神,竟要成為人所輕視的拿撒勒人,被他最忠心的門徒誤解,被那些他買贖回來的人忽略拒絕;為著他們的得救,他來到世間,而他卻被這些人譏笑、吐唾沫,最後還得與強盜一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當主的跟隨者思想到以上的一切時,他能不為那些微不足道的改變作出犧牲嗎?”

參看林前 9:22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部份內容節錄自屬靈的秘訣)

2005年6月23日 星期四

4戴德生-展開傳道前的際遇:

戴德生展開傳道前的際遇:

一八五四年,戴德生初抵中國海岸。這時的中國仍是門禁森嚴的。西方人可以停留的地方就只有上海和其他四個因條約被迫開放的口岸;而在內陸,根本就找不到半個基督教宣教士。中國人看西方人,除了好奇之外,還加上深度的恐懼和不信任。當時中國正處於內戰時期,全國都在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太平天國的起義是打著改革社會、經濟和宗教的旗幟,在一般西方人眼中,這是推翻滿清鐵腕統治的最佳機會,可惜這個運動不久就被鎮壓下來,上海正陷於戰亂之中。

當時他帶著三封介紹信, 但都是失望而回, 由於他無錢購煤取暖, 他要抵受當地寒冷的天氣, 當時還要面對是要找居所的問題, 不單為自己, 還要為他等著來臨的同工一家四口, 還有初生的嬰兒找居所. 當時上海要找居住的地方是相當困難. 那時, 差會因內部欠缺組織, 遲遲不發經濟支援, 他已是要借貸渡日, 當時唯一的出路唯有倚靠神.

起初還未展開傳道的工作, 已面臨生命的危險.

“大概淩晨三時左右,附近一場大火把我驚醒了。我匆匆穿上衣服就走到屋頂上察看情況。這類用木材建造的房子,若火乘風勢,燃燒的速度會十分迅速。當時情況十分危險,在黑暗中,我估計那場火離我只有四五戶人家那麼遠。我懇切求神的保護,就在這時,天下起雨來,風也止息了,我對神滿心感激。不久火也熄滅了。那時已是清晨五時,我再也不敢回床上睡覺。當我還在屋頂的時候,幾顆子彈射中了我附近的房子,其中兩、三顆似乎還打中了我家屋頂的瓦片。最後,一枚砲彈擊中對面人家的屋脊,打壞了許多瓦片,霎時碎片橫飛,而火花更在我身旁斜飛而過。屋頂已不容我再逗留了……”

“就在發生大火的前一天中午,一枚砲彈曾經穿過這座房子的屋頂,跌落在我老師的孩子的跟前,當時他正站在大門口。假如他稍微向前站兩三尺左右,就必死無疑。

“你問我是如何勝過圍繞我的憂患,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帶著它們到主的面前求。我剛在晚禱時讀到詩篇七十二篇。

詩篇 72:12 因為窮乏人呼求的時候、他要搭救、沒有人幫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

詩篇72:13 他要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

(部份內容節錄自海外基督使團-屬靈的秘訣)

 

黎到去

剛參加完教會的禱告會,回程時和丈夫討論起常聽到禱告中的口頭譂。

最多人說的便是「黎到去」,文法不對,「黎」完又「去」,究竟是「黎」還是「去」?最奇的是這口頭譂多數是基督徒才有,很少會在非信徒口中聽到「黎到去」這怪用詞的。

其次便是「真係」、「能夠」、「孩子」、「主阿」、「神阿」等等。

太6:7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

仔細想想,為何我們禱告會有這麼多口頭譂?尤其是公禱的時候,有時自己也犯上這毛病。想清楚就明白,這些都是用來充塞時間的,目的是在公禱時不想有dead air,於是在未想到要說的話前,便先說這些用語來「亞」時間。

「主阿」、「神阿」也是一樣,明明是對主禱告,為何每一段一開頭都要「主阿」?如果我同丈夫說話變成這樣就會很怪了:

「偉強呀,我真係想能夠問你今晚可唔可以黎到去煮飯比我食,因為偉強啊,我真係好夜先可以黎到去放工,咁返屋企後就真係唔可以能夠有時間黎到去煮飯。噢!偉強啊,如果你真係唔可以能夠有時間黎到去煮飯,偉強啊你可以打電話黎到去比我,讓我真係知道先,偉強啊,咁我就可以真係放工後能夠黎到去出街同你黎到去食飯。」

我曾嘗試戒掉這些口頭譂,發現原來要改真是要花點功夫,因為不知不覺間已根深柢固了,但我覺得既然我和別人交通從來到不用這些口頭譂,那在禱告裡用便是多餘的了。

求主幫助我們。

3戴德生-愛情再受波折

戴德生的愛情再受波折:

撒母耳狄雅先生是早期的宣教士之一, 狄先生的遺孤, 兩位女兒, 其時, 在中國協助歐德絲小姐辦了一所女子學校, 有聲有色. 其中一位瑪利亞, 此時認識了戴德生.

 瑪利亞一有機會就和祝恩賜夫婦到附近傳福音,她流利的中國話著實幫了很大的忙。當時瑪利亞還不足二十歲,這位聰穎、多才多藝的女孩子卻已有一顆傳道者的心胸。無疑,這正是吸引戴德生其中的一個原因。在他的同工家裡,戴德生時常見到瑪利亞。他很快便發覺見不到她,也會不期然地想念她。她是那麼和藹可親,大方得體,於是這兩位年輕人就成了好朋友。
  有人計畫屠殺所有的外國人,由於戴德生能說上海話, 所以負起護送這些外國人到上海租界去. 相方在異地仍然互相掛念, 但相方並不知情.

瑪利亞也同樣為自己感情的事祈求神, 她欣賞戴德生的地方可不是其他人能察覺得到的。他是那麼別樹一格,這並非說他比別人更有才華,更有魅力。雖然他也相當聰穎,開朗和充滿活力,而是她覺得對方能夠瞭解她,是個可託付終身的人。他是生活得那麼紮實,而他的神又是那麼真實偉大。她聽過其他人批評他穿著唐裝,但她卻覺得很感動,至少他這樣穿戴所代表的精神已是她所欽羨的。她敬重他樂意克己助人;他要前往內地傳福音的異象亦是她的異象,雖然在當時對一位女性而言,那想法似乎僅是個空中樓閣。
  愛情戰勝了緘默。戴德生寫了封信給瑪利亞向她表明心跡,同時問她是否願意與他訂婚。 瑪利亞收到信後向歐德絲小姐求教,但歐小姐的回應卻相當激烈。
  “戴德生﹗這沒有差會支持的窮小子,他憑什麼這樣異想天開?必須立刻斷然拒絕他的求婚﹗”
  歐小姐立刻口述一封信以瑪利亞的名義寄出,要對方從此死心。 並向瑪利亞的監護人在英國的叔父提出必須阻止此事。瑪利亞傷心難過極了。 她只有憑信心祈求,憑信心相信在主沒有難成的事。
而戴德生仍對她的感情卻是絲毫沒有改變。

他們的忍耐和信心都有了好結果,回信收到了。經過小心查訪,瑪利亞在倫敦的叔父,認為戴德生是個十分有為的宣教士。中國傳道會的委員們對他讚賞有嘉,而來自其他人口中的評價也是衷心的贊譽。因此,這位叔父欣然答允了姪女的婚事,他所列的唯一條件就是要她到達成年時才可以舉行婚禮。(瑪利亞的廿一歲生日就在兩個月後。)
   四十多年後,戴德生憶述當年的往事時說︰“我們並排在沙發上坐著,她的手握著我的手。我對她的愛從未冷卻下來,到如今依然如此。”
  那年冬天,戴德生幾次口袋空空,不剩分文,但當他的錢袋只剩下幾分錢時,在英國的支持者總會有意外的匯款寄來。 雖然他屢被這些最後關頭才出現的供應所鼓舞,他仍不能不注意到他實在無法讓妻子享福。
  他對瑪利亞解釋他的經濟狀況說︰“假若你反悔我是不會勉強你遵守諾言的,你得知道我們的生活有時會非常艱辛……”
  “難道你忘了,”她打斷他的話說︰“我是在遠離國土上是大的孤兒。這麼多年來,神就是我的父親,你認為我會怕繼續倚靠他嗎?”

(部份內容節錄自屬靈的秘訣)

2戴德生-第一位女朋友的拒絶

戴德生第一位女朋友的拒絶:

他結識了一位教師,漂亮又有才華,戴德生不自覺地愛上了她。
這位女孩子是基督徒,並沒有宣教負擔。他們曾多次談論過他的計畫。但每次她都請他留在英國本土服事神,不要到中國去。戴德生很清楚那是神的呼召,但他同時亦深愛對方,既然她沒有明言不願意跟隨他往中國去,他就心有盼望,繼續禱告,求神感動她。

後來他收到那使他傷心欲絕的信,也是對方最後的決定——她不會到中國去!他寫信把心事告訴妹妹賀美:

“多日來他都是鬱鬱寡歡、失魂落魄, 似乎已無力禱告,也不想禱告。我獨力承擔這個打擊,沒有向神求助,直到我實在不能再支持下去為止。”

此時, 他內心有個念頭:“為什麼你要去中國?為什麼只因一個事奉理想就付上一生的辛勞和遭受痛苦?你現在立刻放棄還有轉機。 就像其他人一樣找一份工作,留在家鄉服事主好了,你還有機會挽留她。”

試探開始圍攏他,“為什麼你要去中國?為什麼只因一個事奉理想就付上一生的辛勞和遭受痛苦?你現在立刻放棄還有轉機。 就像其他人一樣找一份工作,留在家鄉服事主好了,你還有機會挽留她。”

“後來他反復思量神的愛、美善、和祝福。與其他被召的人的遭遇相比,他所遇到的試煉簡直微不足道。神徹底軟化了他,又使他謙卑下來。他懇切祈求他赦免他忘恩負義的行為……神的愛再一次包圍他。

神讓他認識自己。 他是他患難中的倚靠。 在試煉之中,他也沒有剝奪他的喜樂, 使他能歡然歌唱:但我仍要因救主喜樂,我要以神的救恩為樂……”

(部份內容節錄自屬靈的秘訣)

 

 

 

1戴德生-生平述史

戴德生先生的生平述史:

當尼克遜未促成中美建交, 共產中國對西方之門仍未打開之際, 一位英國的年青人戴德生, 便早在一八五三年進到地球的另一半的上海, 打開福音之門, 他的一生影響著世界各國數以百萬計的人.

他的生命有大原則: 一是: 神的信實是完全可信靠, 二是: 要密切認同所服事的群體.

而從不公開募捐, 祇靠禱告等候神的供應, 亦持守聖經的教導, 從不為作神的工而借貸, 正為這原因, 他不想差會借貸, 故在很早期他便向傳道會請辭了, 為免差會為了付他的薪金而借貸.

他立志作開荒工作, 他曾經往返地球的另一端三次,是自馬可波羅以來,到過中國最多處地方的歐洲人,而他仍然持守著一個異象,就是神要他把福音帶到那大地上每一個不曾聽過福音的省分, 培育中國信徒把福音發揚, 但他深知道禱告信靠的奧妙, 拓荒者: 撒種, 和澆灌; 但叫福音生長的是“神”. “神的工作, 若按照神的心意而行, 必不缺乏神的供應.”

參看保羅在 (羅馬書 15:20 所提出: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他的一生

戴德生他生於一八三二年,他小時體弱多病,父親受過藥劑師訓練,他沒有受過高深教育, 十一歲才上學,其時他的數學和閱讀都進步神速, 但兩年便輟學了。 當他將自己的生命、妻子, 兒女的生命、和他的一切,毫無保留的獻在壇上,他心靈裡有一個明顯的確據,就是神已接納他的獻祭。」

他有七名子女, 其中有兩子兩女和第一任妻子瑪利亞亦先後在中國病逝。 他常常工作過勞, 屢次患重病, 肝病, 肺病, 還常走到各處探訪安慰他的福音同工。在一九零五年, 享年七十三歲, 像孩子般安祥入睡, 進入他永遠的生命裡。

他是如何得救:

踏入少年期,他開始質疑聖經的真實性。到十七歲那年,母親離家探親, 在八十哩外的地方, 不斷為他向神祈求,到了最後,她再也不能祈求下去,只覺得非要讚美神不可,因為聖靈告訴她,她的愛兒已經得救了。

當母親為他的得救祈求時, 神亦正引導他讀那福音小冊。 他本想看看故事而已, 認為得救與他無關, 救恩就留給別人吧!  正在閱讀之際,一個句子突然衝擊著我的思緒:‘基督所做成的工。’作者為什麼如此形容?突然‘所有都完成了’這些字在我腦海中掠過。
  ‘完成了什麼呢?’
  我欣然回答:‘是救贖已經完成,我們的罪債已經償還。那不單是我們的罪,也是全世界的罪。’
  我隨即又想到:‘假如所有的工作已經完成。所有的罪債已代為還清,那我還有什麼要做的呢?’
  重生的喜樂就在那刻臨到我,聖靈的光照亮了我的心竅。在這世界上,除了俯伏在救主跟前,接受他和他的救恩之外,我還有什麼可以做的呢……
  兩星期後,母親回來了。我是第一個在大門口迎接她,我告訴她我已經得救這件大喜訊。母親把我擁入懷中說:‘我知道了,我兒。我已為你的這個喜訊興奮了整整兩個星期’……她又把當日的祈禱經歷告訴我。相信你必定同意,若我不因此而深信禱告的能力,實在非常奇怪。

  原來那比他小四歲的妹妹在一個月前的日記中已寫著, 大意是她立志每天為哥哥禱告,直至神應允救贖哥哥為止。 主就把他從黑暗中引入光明。


他如何有到中國傳福音的異象:

他尚在母腹時,父母已將這小孩子奉獻給主。戴德生自幼就常聽父親和愛
主的朋友講論海外佈道,尤其是當時四萬萬人民的中國之需要,父親感歎地說:“我們為什麼不派傳道人到中國去?

”全家屢讀 “巴彼得的書《中國》”。 此事深深印在少年戴德生的心裏,也就在那時,他就立志要到中國傳道。

一天下午,他開始為此向神禱告:“我向神傾心吐意,… 我懇求祂, 讓我為祂工作,以表達我對祂的愛和感謝。”

我感覺自己站在神面前,與全能的耶和華立約。當時我想收回自己的承諾,但卻是不能;似乎有聲音對我說:‘你的禱告已蒙應允;你已被接納了。’從那刻開始,我便確信神呼召我往中國去。”

他開始裝備自己:

    他認為要在中國去, 到時就不能再靠人, 所以從十九歲開始, 他要學習過一個獨立的生活, 就搬到一個簡陋的小平房, 做醫療助理的同時, 每星期天晚上往市內的貧民區做福音工作。 一方面使自己習慣過刻苦的生活;一方面省吃儉用, 不再吃牛油、牛奶, 和其他奢侈品。他的主要食糧是麥片和米飯,中午吃兩三個蘋果。 他省下三分之二的薪金來幫助傳福音的對象。很快他便習慣了比以前更簡樸的生活,愈少花錢在自己身上,便能幫助更多人,而他心靈上的祝福也就愈豐足。他知道要往中國去,就非學習中文不可,但中文書很昂貴,所以他買了一本路加福音的中文譯本。 他耐心地與英文聖經按節對照,結果認識了超過六百個中文生字。他把這些生字記得滾瓜爛熟,還編了一本字典。
  每天清晨五時起床,打算學好拉丁文,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的語法基礎,他要搜集更多資料。

 

(部份內容節錄自戴德生小傳, 及屬靈的秘訣)

2005年6月9日 星期四

教會祈禱會--我的感想

一直以來參加教會的祈禱會,通常都分開上半部和下半部的禱告時間:

上半部是公禱時間,內容是享受主。
下半部是分組禱告時間,為提出的禱告事項代禱。

甚麼是享受主的禱告?個人覺得這段時間是像跟很親人的交通,思想主的一切所是,這也是主在馬太福音第六章所教導的禱告的開頭,就是那三個「願」,全都是仰望天上的事,這是十分重要。當我們學會真正的思想主的一切所是,衪的一切豐富,我們的心也就被提升起來。可惜很多弟兄姊妹可能是慣了一些公禱的禱告模式,開口不久便求主這樣求主那樣。我們的父乃是豐盛的源頭,只要我們學習享受衪,我們就能沾染衪的榮光,如同惜日摩西見了耶和華後面也發光一樣。

當我們禱告求主幫助我們靈性不至下沉時,為何不先在禱告中思想我們的主是那為坐在寶座上,得勝仇敵,是滿有恩典慈愛的神?思念及此,怎能不叫你的靈雀躍?

教會的禱告會,應該以教會的事為首,為重。禱告是為守望,是堵塞神家的破口。我們應多留意教會的屬靈狀況,對症下藥,為發現破口之處以禱告堵塞,這樣才能有效發揮為教會禱告的攻能。聖經說:「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換言之,求神的國比求人的需要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提出很多代禱事項,都是為某某人找工,患病,與家人關係等等禱告,往往為那一大堆肢體代禱的時間佔了整個禱告內容的大部份。我不是說這些都不重要,為生活所需的禱告祈求,主說這是外邦人所求的,最重要及最需要的還是為著教會整體禱告。我常常覺得當主在聽我們禱告時,祂會怎樣想?「你們整天在擔心自己的事,那我的事,我的心又有誰明白?」盼望我們不要像在客西馬利園的兩個門徒一樣,只體貼自己的肉體,而不能與主一同儆醒守望。

很多神家的事都需要我們代禱:
1) 主日崇拜弟兄姊妹敬拜心的是否雀躍?
2) 擘餅聚會是否有心靈下沉?
3) 弟兄姊妹傳福音的使命感是否減退?
4) 為主服事的弟兄姊妹靈性是否入不敷支?
5) 是否仍有未清楚得救的人在教會中?
6) 傳道人的服事是否有足夠的禱告支持?
7) 兒童主日學的導師是否能以生命影響生命?
8) 教會中是否有人中了魔鬼的鬼計有肢體間的爭執?
9) 是否有人靈性倒退慢慢離開主?
10) 教會的禱告聚會是否多有弟兄姊妹參與及重視?

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當我們行過商場的保安部時,都會看到保安員對著很多的閉露電視,留意著商場每一個角落的情況,看到有可疑的,便立即通知有關工作人員上前探究。禱告會也一樣,每一個弟兄姊妹就像一坐閉露電視,為教會每一處守望,若看到有軟弱的地方,就在禱會會中提出一起禱告,這就是為神家堵塞破口,也是教會祈禱會的真正意義。

另外想說的一點,就是很多時後當我們分組禱告,為到ABCD幾項事代禱,第一個肢體為了ABCD禱告後,第二位又重覆的為ABCD禱告,第三位也是重覆,這就像太6:7所說,「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慬重地一起代禱時,我們應留意某他人的禱告,看看有甚望地方是可以補足的,我會便在我們的禱告中補足。例如我們要為教會的佈道會禱告,第一個肢體禱告求主讓多人在佈道會中信主,第二個又為多人在佈道會中信主禱告,第三個又是,這就是重覆了,其實可以有很多方面在禱告中為佈道會禱告:
1) 多人信主
2) 為講員的信息
3) 為負責的所有事奉人員
4) 為邀請新朋友的弟兄姊妹
5) 為培談工作
6) 為當日的天氣及程序等等

禱告也像打杖,為神的國度打屬靈的戰,因此求主給我們一個敬醒的靈,可以與主同心,藉禱告好好的事奉祂。